资讯详情

返回列表页

江西双井黄庭坚故里旅游区

2019/04/19 17:08

双井黄庭坚故里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境内,占地面积347亩。地势北高南低,高程在85—210米之间,其中大部在90—130米范围内,地势起伏不大。中间地势平坦,多为农田,北面靠山,坡度相对较大。风景秀美,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已经被评为江西省AAAA级乡村旅游点,现正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双井黄庭坚故里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水县境内,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修水河上游,东经113°56′23″—114°56′49″,北纬28°41′41″—29°22′16″,其东邻武宁、靖安、奉新,西毗湖北通城、湖南平江,南连铜鼓、宜丰,北接湖北崇阳和通山。县境东西长97公里,南北宽76公里,全县总国土面积4504平方公里,幅员为江西省各县之首,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其县城距省会南昌274公里,距九江市210公里。

以山为主,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境内四周群山环绕,北有幕阜山,南有九岭山,均为东北——西南走向,从四周向中心依次是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地形。

修水历史悠久,商封艾侯国,春秋为艾邑,先后属吴、楚、越管辖。县城全貌汉建艾县,隋代并入建昌县,唐代为武宁县,800年(唐德宗贞元年间)析武宁县西八乡建分宁县,唐宋两代因之,均为县等上望的泱泱大县。1914年改名为修水县,因境内修河得名,沿袭至今。

双井黄庭坚故里是书法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故乡。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旅游区景点简介

1.中国双井黄庭坚故里

凌半山,半烟半雨,十里秀水绕双井,荟一朝,一村一姓,四八进士耀古今。其地理位置优越,四周群山环抱,一条酷似明月的小河缓缓从村前流过,环境优美。人文历史底蕴丰厚,历代名人辈出,北宋年间,黄氏家族儒学传承,人才辈出,百余年间出了以“双井十龙”为代表的四十八位进士,有五位官至尚书,故享有“华夏进士第一村”的美誉,其中最为著名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古二十四孝之一黄庭坚,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现有的主要历史遗迹有:黄庭坚故居、“双井”摩崖石刻、钓鱼台、上天梯、山谷墓园、黄中理墓、黄叔鳌墓等。有魁星楼、进士园、书院文化展示馆、双井街,明月湾等景点。


2.黄庭坚墓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黄庭坚客死于广西宜州贬所。大观三年(1109)由其学生苏伯固、蒋湋扶柩回归双井,安葬于此。墓园由三部分构成:墓体、墓碑、陵园。墓体坐北朝南,封土高1.92米,直径2.76米。墓前4柱3碑,中刻“宋谥文节黄山谷公墓”,两旁刻其传略。大门为牌坊式门楼,内置碑刻式屏风,外筑围墙,植以松柏。占地面积600平方米。1959年9月,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书院文化展示馆

书院文化展示馆设于原高峰书院,是一个普及书院文化,展示修水历代书院构建的专馆。占地面积2640平方米,布展面积1210平方米。展馆由四部分构成:中国古代书院概况、修水古代书院构建、书院教育情景还原、黄庭坚书法作品欣赏。资料丰富,特色鲜明,布局明快,造型逼真,可以全面了解古代书院教育,也可以亲身体验书院情趣,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4.黄庭坚故居

黄庭坚故居,牌匾由原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书。故居占地970平方米,展示黄庭坚的生活起居、读书习字、孝亲会友的情景,还有黄氏源流、黄庭坚父母妻室、黄庭坚年谱、家规家训、黄庭坚少年时期的传说故事。突出表现黄庭坚的人品及其成长过程和家庭背景,通过文字、图表、绘画、雕塑、影像等多种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一代文化名人的生活画面及其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与故事。


5.明月湾

修河发源于幕阜山脉的主峰黄龙山,曲折多变,水流湍急,至双井村地段,河床渐宽,水流舒缓,清澈澄碧,波光粼粼,如一弯明月环绕杭山,故称“明月湾”,成为修江一景,历代名贤多有诗词歌咏。北岸形成冲击小平原,上苍赐予先民良田百顷。相传,黄庭坚喜欢在明月湾的湾头钓台读书、静坐、垂钓,也曾常常泛舟中流,上溯黄龙寺拜访高僧,下至南山崖吟诗作对,或直达碧波万顷的鄱湖,拜访名贤硕儒。


6.黄庭坚手书“双井”摩崖石刻

在双井明月湾北岸的山崖巨石上,阴刻“双井”,行书。石宽2米,纵1米,面积2平方米,字径34厘米,字体中宫敛结、纵伸横逸、取势飞动、如荡桨、如撑舟,雄健豪放,气宇轩昂。据史料考证,此作品系崇宁元年(1102)二月,黄庭坚自湖北经幕阜山归江西,在家作短暂停留时创作,以表对故土的眷恋。石刻原位于山腰,因道路改造路基升高,现道路与摩崖石刻处于水平位置。1986年8月被列为修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7.双井钓鱼台

钓鱼台,又称“钓台”“钓矶”,位于明月湾北岸,距黄庭坚手书“双井”摩崖石刻仅数步之遥,有一岩石伸向江心,临江隆起一平台,约6平方米左右,可供垂钓,故称钓鱼台。相传少年黄庭坚常在此垂钓、游戏。钓台伸向江水的斜坡石面,刻“钓矶 山谷老人书”七字,与“双井”两字皆属同期作品。因道路修建需要,“钓矶”二字连同石崖被整体裁出,保存于黄庭坚纪念馆。


8.双井魁星楼

双井魁星楼,位于进士园之后,杭山半腰,离山脚近百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楼高21米。魁星,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俗称“奎星”,道教尊其为主宰文运之神。双井魁星楼,三层全木结构。底层供奉魁星,第二层为宋后修水明贤展示厅,第三层为当代修水及周边三省九县历年高考状元名录厅。踏石级,登斯楼,可祈祷文运昌隆、鳌头独占,亦可纵览双井今日风情、抒发个人家国情怀。


9.进士园简介

进士园,位于杭山脚下,高峰书院东侧,占地5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园区为古典式建筑群,土木建筑由双井堂、群贤阁、集英殿三部分组成,或用展版描绘双井形胜、修江形胜、黄氏家规,展示进士群体的成长背景;或用巨幅浮雕加展版再现双井黄氏进士群体及其事迹,气势恢宏;用雕塑再现殿试场景,又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状元游街的壮观场面。露天建筑有游廊、亭阁、荷塘、雕塑、碑刻等,分别展示劝学、求学、科举之路的漫长与仕途的艰辛,清净幽雅的环境,无不引发人们的感慨。


10.尚贤台

宋代,修水人才辈出,甲第鼎盛,名噪江右,双井登科进士达48人,是修水古代最辉煌的鼎盛时期。该广场描绘了北宋时期以黄庭坚为代表的双井村进士、金榜提名的画面。从入口至中心广场由三级平台组成,同时中心广场平面呈宋朝官帽型,寓意着沿“红毯”青云至上,步步高升之意。广场主雕由人物故事群雕和金榜提名雕塑结合组成,其中正面群雕又由“喜迎队伍”、“中榜游行”、“书塾”三部分组成,金榜提名雕塑收入了我县203位中榜进士名单,体现了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


11.双井街

双井街多为二层砖木结构,总长230米,为仿宋建筑,漫步古街,让人感受到历史积淀厚重,人文景观众多,商贸气息浓郁,古风古韵犹存。整个古街为一轴三区十二景结构:一轴即古街,三区为书院广场、农耕广场和亲水广场。十二景为:标志性入口门楼、大型香樟、趣味花坛、农耕小品、竹林幽径、仿宋建筑、仿古街道、棋弈台、泉水台、景墙、木亭、菜圃等景点。


推荐


了解中惠旅

扫码购票

业务咨询
136-7735-3467
400-1590088